文|沈言论乾富策略
9月10号,欧盟官网悄悄挂出一则会议纪要,说欧盟和美国正商量新一轮对俄制裁方案。

这事儿本身不新鲜,从2022年俄乌冲突到现在,西方对俄制裁大大小小加起来得有上百轮,但这次不一样。
英国《卫报》11号爆料,新制裁草案里藏着“后手招”,除了继续限制俄能源出口,还要把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,理由是“这两国通过第三方转口,帮俄罗斯规避了部分制裁”。
消息一传出来,国际舆论炸了锅,咱先说说这“第三方转口”到底是咋回事,举个简单例子,俄罗斯的石油本来直接卖给印度,现在可能先把油运到阿联酋的港口,换个船籍,再卖给印度。
西方说这是“钻空子”,但印度觉得冤:“我们买油是按市场价,又没违反任何国际法。”更憋屈的是中国,中俄贸易本来就光明正大,去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,其中能源占了大头,可西方偏说“中国可能通过灰色渠道帮俄罗斯转运物资”。
这时候您可能纳闷儿了:“西方为啥突然盯上中俄的‘转口生意’?”要弄明白这事儿,得先看美国最近的日子不好过。

8月底,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,判定特朗普政府2023年推出的“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板加征关税”政策违法,10月中旬就得叫停。
这对特朗普来说简直是兜头一盆冷水,他一直把“关税大棒”当竞选王牌,现在自己定的规矩被法院推翻,急得直跳脚。
更让他头疼的是中美贸易战打了五年,结果咋样?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、纺织品没降反升,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还扩大到6500亿美元。
特朗普团队内部评估发现,单纯对中国加税,最后买单的反而是美国超市里的日用品,超市老板只能涨价,老百姓骂娘乾富策略,特朗普选票反而掉。

至于印度,去年印度总理莫迪受邀去美国参加G20峰会,结果在白宫记者会上直接怼特朗普:“印度的关税政策是主权范围内的事,不会因为谁施压就改变。”特朗普脸都绿了,事后还说“印度不够意思”。
两边都碰了钉子,特朗普琢磨着“借刀杀人”,他找到欧盟,说:“你们不是总说支持乌克兰吗?现在有个机会,中国和印度在背后帮俄罗斯,你们牵头制裁他们,我这边给你们兜底。”
欧盟一开始还犹豫,但架不住美国承诺“如果欧盟行动,美国会在北约军费分摊上让步”,欧盟最后拍板:“那就列个清单,重点针对中俄的非能源贸易。”
可这清单还没捂热乎,就被现实狠狠打脸,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罕见地用了“强烈不满”四个字:“中国一贯遵守国际法,反对任何单边制裁。中俄贸易都是光明正大的大宗商品交易,没有任何灰色地带。”

话音刚落,中国海关总署就公布了8月进出口数据,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8%,其中中国从俄进口的原油、天然气、大豆分别涨了35%、40%和50%。
换句话说,中国不仅没“帮俄罗斯规避制裁”,反而因为公开透明的贸易,成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“稳定器”。
而印度方面却突然宣布:“莫迪总理将取消原定于10月的纽约之行,改为在国内主持经济工作会议。”这事儿被外界解读为“对西方施压的强硬回应”。
更实在的是,印度最近跟俄罗斯签了个大单子,未来五年,印度将从俄罗斯进口2000万吨成品油,价格比国际市场低8%,印度财长西塔拉曼在记者会上直截了当:“我们买油是为了保障国内能源安全,不是为了帮谁打仗。”

这时候,最让人看不懂的是普京,往常西方一宣布制裁,普京要么召开紧急发布会,要么在社交媒体发长文反驳,可这次呢?
从9月10号到18号,普京只在9月14号公开露了个面,他去了图瓦共和国,视察了一座新建的木材加工厂,跟工人握手的时候,他还笑着说:“今年木材出口量比去年多,工人们的奖金也多了。”这跟以前被制裁时的“硬核表态”反差太大了。
但您要是以为普京真“认怂”了,那可就错了,9月16号,俄罗斯国防部突然宣布:“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取得重大进展,已控制该地区三个城镇。”
说到这儿,您可能要问了:“这事儿跟咱普通人有啥关系?”其实关系大了去了,就说咱超市里的进口商品,要是西方制裁扩大到中俄,俄罗斯的木材、化肥进不来,可能导致建材涨价。

印度的仿制药、纺织品要是被加税,网购的价格也得涨,更别说,中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,要是西方真搞“连带制裁”,全球供应链得乱成什么样?
不过咱也有底气,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今年前8个月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.2%,其中对东盟、中东、拉美国家的出口涨得更快,这说明啥?说明咱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多,市场越来越多元,西方那点“制裁大棒”,砸不疼咱。

而普京的“沉默”,其实就跟下象棋似的,高手从来不会被对手的“将军”打乱节奏,普京心里清楚,西方现在自己都一堆麻烦,欧盟内部,德国想“战略自主”,法国想当“欧洲老大”,波兰又跟德国不对付。
这时候跟中国、印度硬刚,最后只会让自己更被动,与其这样,不如把精力放在发展国内经济上,你看,俄罗斯今年的农业大丰收,粮食出口量创历史新高,军工企业加班加点生产无人机,出口到中东、非洲的订单排到了后年。

国际局势就像天气,有时候晴有时候雨,但咱们老百姓过日子,最要紧的是“稳”。
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,有完整的工业体系,有跟180多个国家的友好关系,随便哪条都能扛住风浪。
至于西方的制裁?咱就记住一句话:“任尔东西南北风乾富策略,我自岿然不动。”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